金馬賓館-高雄當代藝術館 

一次「實驗」,一次「探索」,它是一個藝術的「過程」。

徜徉在午後的美術館,陽光灑落,簡落的空間,撐起美麗的質感

金馬賓館-當代藝術官網

建築歷史

八二三炮戰隔年,高雄市府籌建「金馬賓館」以供前往前線的將士停泊。由於建地原為魚塭,需等候落土完成,這一等,便十年。1967年高雄和基隆的兩座金馬賓館落成。當時抽中至金門與澎湖的將士,需由全台各地搭車前往高雄金馬賓館報到,暫宿等候天晴發船時間,行前踏著不安的步伐搭上一艘艘將駛往百里之外的軍艦,再多的不安也只能勇敢撐起堅毅的心。金馬賓館是國軍啟程前的驛站,也是國軍服役結束平安歸來與親人重逢的地點。1967-1998年間,金馬賓館是國軍行前整頓身心之處,而國軍則扮演著安定民心的角色。

今日的基隆金馬賓館已拆除,這段歷史只留下高雄的金馬賓館。高雄金馬賓館於1998年冷戰結束後,曾移轉給交通部鐵工局作為高雄鐵路地下化的指揮總部,直至2012年鐵工局搬遷。

2016年,高雄市都發局公開招標,由我們團隊出面保留,承接修建工程與營運。歷時兩年規整,金馬賓館於2018年底重新以當代美術館之姿面世。

建築空間

建於1967年的金馬賓館,是台灣戰後建築的表徵之一,融合1965年經濟起飛所加速發展的西方現代建築的簡約主義、以及國民政府來台以前曾經盛行的日治時期古典折衷的式樣,與中國古典建築的符號。水平垂直的流暢線條、勾勒出大面採光與通風的開口、帶狀的設計營造出正負空間交錯表現的立體層次、秩序性的樓梯與迴廊強化建築的自律性、風格近似Mies van der Rohe以幾何組合的變化使得結構簡潔明朗,有功能主義的意味。建築質材上可以見到延續日治時期的磨石子工藝、洗石子立面與紅磚系統,而現代的混凝土有意識地表達傳統木構造的結構之美,牆面的二丁掛磁磚與花磚圍牆的比例則捕捉了中國古典的建築元素。

規劃金馬賓館的建築保存與延續,融合傳統與新時代的建築觀,擷取近代功能主義的智慧,但意圖保留歷史技藝的原味。金馬賓館擁有完整防護的圍牆,圈出一方自成一格的秘境,在室內外的動線考量上,兼具流動性並能使多元的生活場景轉換其中。